在數控車床加工過程中,會出現車削程序錯誤等問題。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,CNC在加工過程中也會出現故障。因此,了解和掌握數控車床加工中的常見誤差對操作者來說非常重要。
當正確使用數控機床時,它們是靈活、高效、耐用和安全的。錯誤的計算機或處理不當的應用程序可能會產生相反的結果。
一般來說,數控車床的一些加工誤差應該是明顯的。例如,由于程序錯誤或操作員在加工過程中操作不當導致的錯誤,導致工件報廢,整個機床的直接損壞更為嚴重。因此,了解數控車床加工過程中可能出現的誤差,掌握一定的預防知識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。
(數控加工)
一、工件過度切割:
原因:
1.刀具的強度不夠長或太小,導致刀具跳動。
2.操作員操作不當。
3.切割余量不均勻。(例如,在曲面側面留下0.5,在底部留下0.15)
4.切割參數不當(例如公差過大、SF設置過快等)。
改進:
1.刀具原理:可以大也可以小,也可以短也可以長。
2.增加角度清潔程序,并盡量保持邊緣均勻(側面和底部的邊緣應一致)。
3、合理調整切割參數,對邊緣較大的邊角進行圓角處理。
4.利用機床的SF功能,操作員可以調整速度以達到最佳切割效果。
第二,定心問題:
原因:
1.操作員手動操作不準確。
2.模具周圍有毛刺。
3.中心桿具有磁性。
4.模具的四邊不垂直。
改進:
1、手動操作應反復仔細檢查,對中應盡可能在同一點和高度。
2.用油石或銼刀去除模具周圍的毛刺,用抹布擦拭,最后用手確認。
3.在模具對中之前,對對中桿(陶瓷對中桿或其他)進行消磁。
4.檢查模具的四個側面是否垂直(較大的垂直誤差需要與裝配工一起檢查)。
三、刀具設置問題
原因:
1.操作員手動操作不準確。
2.刀具夾緊不正確。
3.飛刀上的刀片錯誤(飛刀本身有錯誤)。
4.R刀、平底刀和飛刀之間存在錯誤。
改進:
1.手動操作應反復仔細檢查,刀具應盡可能位于同一點。
2.用氣槍吹干凈或用抹布擦拭工具夾。
3、飛刀上的刀片要在刀桿上測量,底部打磨好后才能使用刀片。
4.單獨的刀具設置程序可以避免R刀的平刀和飛刀之間的錯誤。
四、撞機-編程:
原因:
1.安全性不足或未設置(快速進給G00期間刀具或夾頭與工件碰撞)。
2.程序列表上的工具和實際程序工具都是錯誤的。
3.程序表上的刀具長度(刀片長度)和實際加工深度不正確。
4.深度Z軸提取和實際Z軸提取錯誤地寫入程序表。
5.編程期間坐標設置不正確。
改進:
1.準確測量工件高度,確保安全高度高于工件。
2.程序列表中的工具應與實際程序工具一致(盡量使用自動程序列表或圖片列表)。
3.測量工件的實際加工深度,并在程序列表中指定刀具的長度和邊緣長度(通常,刀架長度比工件高2-3MMM),刀片長度為0.5-1.0MM)。
4.實際Z軸取自工件,并清楚地寫在程序列表上。(此操作通常為手動操作,寫入后應反復檢查)。
五、撞機-操作員:
原因:
1.深Z軸刀具設置錯誤。
2.分數碰撞和操作錯誤(例如,沒有進給半徑的單邊訪問等)。
3.使用錯誤的刀具(例如,D4刀具用D10刀具加工)。
4.程序錯誤(例如A7。NC轉到A9。NC)。
5.手動操作時,手輪擺動方向錯誤。
6.按錯誤方向進行手動快速進給(例如-X)+X)。
改進:
1.對齊深Z軸時,注意刀具的位置。(底部、頂部、分析表面等)。
2、打號操作完成后應進行重復檢查。
3.安裝夾具時,反復檢查程序表和程序,然后進行安裝。
4.程序應按順序逐一執行。
5.使用手動操作時,操作員應加強機床的操作熟練度。
6.當手快速移動時,可以先將Z軸提升到工件上,然后再移動。
六、表面精度:
原因:
1.工件表面粗糙,切削參數不合理。
2.刀片不鋒利。
3.刀夾太長,刀片躲避空氣的時間太長。
4.排屑、吹氣和油沖洗不好。
5.編程刀具方法(盡可能考慮平滑銑削)。
6.有毛刺的工件。
改進辦法:
1.應合理設置切削參數、公差、余量和轉速進給。
2.工具應由操作員不定期檢查和更換。
3、在裝夾刀具時,要求操作人員盡量夾短,刀刃避空不宜過長。
4、對平刀、R刀、圓鼻刀的下切、轉速進給設置要合理。
5、工件有毛刺:根我們的機床、刀具、走刀方式有直接關系。因此,我們需要了解機床的性能,對有毛刺的邊緣進行補刀。